傳統(tǒng)品牌李寧能逆襲突圍,為何達芙妮卻衰落了
2019-11-01 15:33:21 閱讀(759)
曾經80后、90后學生時代扮靚的李寧、特步、達芙妮等品牌鞋服,如今已被年輕消費群體認為是“土味”穿搭。失去時代消費者的支持,這些傳統(tǒng)品牌幾乎全部業(yè)績下滑,一度出現致命庫存難題。不過在傳統(tǒng)品牌自救這條路上,有的憑借市場創(chuàng)新擺脫了危機,比如李寧,有的卻一蹶不振、愈發(fā)衰落,比如達芙妮。
是什么讓傳統(tǒng)品牌李寧能逆襲突圍,而達芙妮卻衰落了?
2012年以前,達芙妮還能夠驕傲地說一句:“中國女性的鞋柜里,平均五雙品牌女鞋中,就有一雙來自達芙妮?!?/span>
2012年后,互聯(lián)網各種銷售模式崛起,消費者可以觸達更多品類和銷售信息,達芙妮等傳統(tǒng)品牌銷售市場被嚴重壓縮,在2018年的財務報告上,達芙妮營業(yè)額為41.3億港元,同比下滑20.8%,毛利為20.6億港元,同比下滑25.1%,經營虧損7.9億港元。曾連續(xù)5年穩(wěn)坐大陸女鞋第一品牌的“大眾鞋王”,墜入深淵。
之后,達芙妮不得不大肆促銷,一是源于其瘋狂鋪店政策將門店下沉到了三四線城市,需要采用低價促銷手段來激活銷量;二是大肆擴張帶來的庫存壓力,導致達芙妮不得不以促銷手段來試圖拉高庫存周轉率。但單一促銷并沒有拯救達芙妮,老品沒賣完、無力生產新品,產品結構更新越來越慢,款式越來越老土。當打折無法維持龐大的店面開支時,關店就成了自保的最后手段。根據公開數據,截至2019年6月底,達芙妮共關店4000多家,平均每天關店3家,目前全國僅剩不到2000家實體店。
與之相反,李寧選擇了品牌創(chuàng)新之路。
借助傳統(tǒng)品牌的國土情懷,李寧借國潮力量成功抓牢了一批新時代消費者。
升級品牌形象:在潮流探索的自救路上,李寧首先選擇重新定義品牌形象,從以往運動鞋服的單一定位中跳脫出來,與國家榮譽、情懷、潮流相融合,讓消費者相信,李寧代表著國家自豪感,實現了品牌內涵的全新升華。
尋求多方合作:李寧更具開放、包容的心態(tài),愿意放下傳統(tǒng)品牌曾經的成就,融入互聯(lián)網電商尋找新的出路;另外,還跨界與時裝平臺合作,通過走向國際提升自己的品牌形象,擺脫“土味”定義。
(本文圖片均來源于網絡,如有侵權請聯(lián)系刪除)
推薦閱讀:
- 本文關鍵詞:
- 行業(yè)新聞